“运动后中暑头晕,应该先扶到阴凉处,再递水、告诉老师,如果还呕吐就要马上就医!”9月22日上午,彭水县万足镇中心校4年级教室内,一场由学生自主设计的“身体信号情景演绎”正在进行——这是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“童安计划”的4年级专场活动,28名学生通过案例分析、自主情景设计,深度掌握了身体信号的认知、应对与预防方法。
针对4年级学生“逻辑思维强、喜欢自主探究”的特点,社工团队摒弃了“单向讲解”模式,采用“案例驱动+学生主导”的设计。案例分析环节成为活动的“思维起点”。学生们分组讨论“小明为什么会从流鼻涕发展为高烧”,有同学提出:“小明错在‘硬扛’,黄灯信号虽然不严重,但也要及时休息、告诉大人,不然会变成红灯。” 这一观点引发全班共鸣,社工顺势引导学生总结“信号不忽视、应对要及时”的核心原则。情景演绎环节更让活动氛围达到高潮。每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,编写“运动中暑”“过期零食肚子疼”等情景剧本,不仅要演绎应对过程,还要说明“信号类型和优先级”。
随后手工制作环节,学生们化身“健康小管家”,自主创作,在不织布中加入“头晕、肚子疼、嗓子疼”等常见信号,还标注应对措施。课后学校老师表示:“活动让学生从‘被动学’变成‘主动探’,不仅掌握了健康知识,还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,这种模式值得推广。”
展开剩余40%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表示,未来将继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,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,助力乡村儿童建立“自主健康管理”意识,为他们的成长筑起“安全防线”。
同学们认真听讲
自由创作“身体棒棒不织书”
发布于:重庆市诚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